近年來,新一代智能技術不斷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安防、智能駕駛等行業得到了快速、廣泛應用,正在深刻影響傳統產業發展。國家已將新一代智能技術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頻出政策推動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南方電網公司認真落實黨中央對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要求,強調新型智能技術與傳統行業業務實施領域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李慶奎在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爭取在一批關鍵能源技術上取得突破,加快應用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電網,積極推動能源產業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惫径?、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曹志安要求:“繼續圍繞公司生產運營關鍵技術難題,策劃公司重大科技專項,推動高壓大容量柔直、配網智能化、智能作業等重大課題攻關,盡早取得高水平成果?!?br />
南方電網公司5月11日正式印發的《智能技術在生產技術領域應用路線方案》,對新一代智能技術產業進行了全景式分析,剖析國內外典型應用案例,結合智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現狀,規劃了智能技術在南方電網公司生產領域的智能裝備、現場作業、狀態監測、態勢感知和智慧運行五個領域的應用前景,明確了應用的目標、方向及任務,成為南方電網公司探索智能技術與電力技術融合,打造“智能裝備,智慧運行”電網的作戰地圖,對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全面提升公司智能化水平,早日建成“兩精兩優、國際一流”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電網企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智能產業迎來爆發式發展智能技術在電力生產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智能技術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學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智能電網、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技術產業鏈條,智能產業迎來爆發式發展。
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設備不斷增長與人員逐步減少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司減員增效需求迫切,同時,傳統電網生產管理模式在電網、設備、人身風險管控方面仍面臨較大壓力。
研究發現,智能技術在電力生產領域多個場景中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以機器人技術為例,機器人可以逐步替代人工開展一些繁瑣、危險以及人力無法完成的工作,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輸電線路無人機、機器人巡視,變電站機器人巡視、檢修、操作,機器人帶電作業、救災應急、檢測試驗輔助等等,且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擴展。此外,模式識別、物聯網、智能監測、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智能安防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對電力生產運維管理與決策、現場作業的安全管控具有顛覆式的意義。
目前,公司在生產領域開展了多項綜合技術應用試點,智能技術試點應用取得初步成效。數據顯示:目前,全網共有44個變電站試點應用機器人自動巡檢,少數變電站試點了具備部分功能的程序化操作,廣東電網公司擁有各類無人機、直升機共計4154架,試點建立了無人機智能巡檢體系,廣東電網公司中山供電局試點建設智能變電站,超高壓??诰衷圏c建立了海纜的全天候立體防控體系,廣東電網試點建設了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示范區,廣州供電局試點建設了11個新型智能化配電房,廣東江門供電局試點建設地區級生產指揮監控中心。
接下來,南方電網公司將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步推廣、結對共建”的原則,沿著點-面-區的推進路徑,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的推廣策略。
廣東、海南將成為智能技術全面應用的探路者。南方電網公司將以廣東、廣州、深圳為核心主體,率先突破,按照“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打造一流電網公司,到2020年,初步建成智能技術綜合應用的示范省級電網公司,即實現“六個全覆蓋”:輸電線路無人機巡視全覆蓋、變電站機器人巡視全覆蓋、輸變電成熟狀態監測技術應用全覆蓋、各類災害監測全覆蓋、典型變電站程序化操作全覆蓋、典型區域智能配電房全覆蓋。同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加快海南電網智能化建設,實現彎道超越、跨越發展,2020年初步建成智能技術綜合應用的示范省級電網公司。到2025年,打造其余5個綜合應用省級電網公司,覆蓋全省各地市供電局或發電廠,實現智能技術應用區域面面相連。
南網從五個方面推動“智能裝備,智慧運行”
“通過智能技術在智能裝備、現場作業、狀態監測、態勢感知、智慧運行等領域的應用,一方面提高生產工作的效率與效益,破解設備不斷增長與生產人員不足之間的矛盾,并通過技術手段從根源上控制安全風險,提升生產運行質量和設備健康水平?!蹦戏诫娋W公司生技部負責人表示,公司生產領域智能技術應用的總體目標是“提質增效”,具體目標是“智能裝備,智慧運行”。
《智能技術在生產領域應用路線方案》確定了智能技術在南網生產領域的五個重點應用方向。一是智感、智測、智控的智能裝備,通過裝備設施的智能化,實現智感、智測、智控,為智慧電網奠定實物基礎;二是基于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的現場作業,主要是指在操作、巡視、檢修、帶電作業等方面充分利用智能技術手段,提高作業效率、提升作業質量、降低作業風險等,實現巡視智能化、操作程序化、檢修少人化、作業零風險;三是基于物聯網和多源信息融合的狀態監測,主要是基于物聯網對生產運行的空間和時間維度的所有信息量進行采集、獲取和篩選、甄別,以一次設備為中心,實現“中心建設全統一、多維數據全融合、狀態監測全覆蓋”,從而支持運維策略的科學制定;四是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態勢感知,主要是指基于云數據對設備設施的健康狀態、發展趨勢等進行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依靠人工智能和神經元網絡實現對狀態的科學評價,并形成狀態評價的自動學習、持續迭代、自我完善的深度學習模型,實現知識的自我學習和成長,對設備的狀態進行判斷、預測、提示、預警等;五是基于智能駕駛艙的智慧運行,
主要是指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綜合發揮云計算、大數據的優勢,靈活利用多種平臺,集成多種智能技術,深化人工智能的應用深度和廣度,搭建“設備狀態可知、執行過程可視、作業環境可見、績效指標可現”的生產全景可視化平臺,建設“數據驅動、全景可視、智能決策、高效指揮”的智能化生產監控指揮中心,實現設備統一信息平臺管理和全方位實時監測與展現,實現全網設備的智慧運行。
全面提升供電可靠性與供電質量為客戶精準畫像實現精準服務
南方電網公司生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的智能配電網將綜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對電網數據、設備狀態、環境信息、用電信息以及外部數據等進行集成分析,合理安排停電計劃、快速搶修處理故障、充分消納大規模接入的分布式電源與電動汽車,全面提升供電可靠性與供電質量。
“記錄客戶用電習慣,實現居民、工商業用戶的精準畫像?!睋榻B,通過非侵入負荷辨識及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將通過對用戶行為特性進行分析,準確預測用戶用電負荷,并基于客戶用電行為分析結果,智能優化停電計劃,縮短計劃停電時間。
在快速復電方面,利用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快速定位、隔離故障,恢復非故障區段供電,減少故障停電時間。應急指揮中心接收故障信息后,調用現場狀態監測信息,確定故障地點和設備故障類型,通知配網搶修人員攜帶相應裝備快速實施現場搶修,客戶服務系統精準識別停電區域內正在用電的客戶信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手段告知客戶停電信息,實時更新配網搶修進度,實現客戶的精準服務。
新時代下,人民群眾的用電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用上電”轉為“用好電”,要求電網企業要不斷提升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當前,南方電網公司正加大技術創新,提升電網生產智能化水平,為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電網提供堅強保障,推動公司向“裝備智能化、運行智慧化”轉型升級,真正做到“人民電業為人民”。